当前位置: 供暖锅炉 >> 供暖锅炉前景 >> 古代人怎么供暖的火墙,火塘,手炉,不少人
北方已经供暖一个星期了,让不少南方朋友非常羡慕。在古代冬天取暖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今天就来聊聊古代人是如何取暖的。
史前文明时期北方人就已经在建筑时非常注意保暖,半坡文明的房屋是半地下室的就是为了防风保暖。屋子中间还有一个坑可以烧火取暖,叫作火塘。
秦汉时期出来了火墙,墙内部是中空的,里面放上柴火,把墙烧热了以后整个屋子都很暖和。它的衍生品就是火炕,这一点很多东北人家庭里面都有。
我家虽然在山东,不过从小也是生活在火炕上的。吃完饭以后大家在炕上盘着腿看电视机,看动画片,嗑着瓜子一点都不觉得寒冷。
讲历史的王老师是东北人,他在其著作的《古代人日常生活》中讲述了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民国的时候东北某地征兵,很多人都不愿意去,负责人就把青壮年都叫到一起围炕而坐,底下用火烧热,时间长了以后烫屁股,谁要是受不了站起来就算参军了。
当然火炕属于大型取暖设备,接下来再聊聊小型的。最简单的是火盆,有钱人家用金属火盆,没钱人家就用泥盆子,里面烧的是木炭或者是柴火,所以那是一个人的生活必需品。
在古代人的生活中经常出现围炉而坐的景象,有些现代人就觉得担心了,这万一一氧化碳中毒怎么办?实际上没必要担心,因为那时候的房子四处透风,不可能积累到达到一氧化碳中毒的程度。
当然了凡事都不是绝对的,据说曹操的主要谋士荀彧就可能死于一氧化碳中毒。很多人在冬天烧火盆的时候会在屋里放上一盆冷水,发现有人昏过去了就用冷水激一下。
到了清朝时人们知道白萝卜可以解一氧化碳毒。慈禧年代有个宫女就一氧化碳中毒,慈禧太后就让人把他扶到通风地方,给她喂了一碗白萝卜汤,人也就好了。
火盆这东西还是挺大的,后来又出来了更小的火盆叫做手炉,意思就是可以捧在手上的炉子,里面主要放了一些还没有燃烧完的炭灰。还有余温也不烫手,燃烧时间还算挺长的。《红楼梦》里就不止一次提到手炉。还有一些人在手炉里放上一些香料。当然这是大户人家才能享受的。
咱们现在使用的暖水袋在宋朝时就已经出现了,那时候叫作汤婆子,一般用金属或陶瓷材质,里面灌满热水,外面再套上个布袋子,睡觉时候放到被窝里面取暖。
现在看来古代人还是非常有聪明才智的。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古代人的日常生活,就看看我们推荐的讲历史的王老师著作的《古代人的日常生活》,这一本书就将古代人所有的事情都给讲透了。
这本书有数百个问题,每个问题都写得像一个段子,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史料支撑,王老师讲历史讲了十多年,在抖音上也有大量粉丝。翻开这本书可以满足你对古代人的全部好奇,点击下方链接就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