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锅炉

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打造全国海洋生

发布时间:2023/3/14 16:06:45   
白癜风初期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nzhm/141222/4541952.html

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

打造全国海洋生态文明样板岛

烟台日报记者苗春雷摄影报道

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建设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的重要决策部署。年7月1日,省委书记刘家义亲临长岛考察调研,指出:保护就是最好的开发,要努力把长岛建设成为生态环保宜居的海岛。年12月,我市出台了《推进长岛海洋生态保护和持续发展的实施意见》,按照“市级支持力度不能低于省级”的标准全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年6月1日,省政府批复设立了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三位一体顶层设计全面铺就。两年来,长岛综试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截至目前,省市意见规划确定的项重点工作,已有35项全部落实,累计争取各级资金债券18.9亿元。

项目速览

建设生态环保宜居之岛

“生态是长岛最大的优势和潜力,是海岛永续发展的基石。”昨天上午的新闻发布会上,长岛综试区专职副书记、长岛县县长李俊杰开门见山道出生态对长岛的重大意义。他指出,长岛要走绿色发展道路,必须要打破传统路径依赖,加快建立起符合生态保护要求、迎合市场消费趋势的生态产业体系,而保护发展最终的落脚点,是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谈生态保护修复。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增长模式,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生态,持续发力海洋生态保护。围绕修复治理,着力实施了自然保护区整改、裸露山体治理、岸滩整治、清洁能源替代、近岸养殖腾退和垃圾污水处理“六大攻坚”。围绕管控布网,着力落实了立法管控、规划管控和产业管控“三项机制”,切实做到产业定位服从生态要求。

———谈绿色发展。大力推进生态旅游提质增效。围绕服务升级,建成了“一部手机游长岛”智慧平台。围绕产品升级,进一步丰富“山、海、岛”景区体系,精心打造海岸休闲组团、海上环游组团、渔家风情组团、文化体育组团。围绕营销升级,大力推进精准营销、网络推送、媒体采风,先后在杭州、东三省及省内举办专场旅游推介。围绕理念升级,加强与强商强企对接合作。

大力推进生态渔业提质增效,坚持示范带动。引进新品种,推广了新技术新模式,加快构建科研院所攻关、基层养殖实践、市场导向有效的健康生态养殖格局。坚持装备兴渔,大力推进海洋牧场开发,现代海洋牧场初具规模。坚持产业融合,积极推进休闲渔业与海洋牧场、海上钓场业态融合,培育旅游休闲新亮点。

———谈民生保障。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围绕陆岛交通,长岛港16个千吨级泊位改扩建主体工程及附属设施基本完工,交通枢纽正在开展优化设计。围绕路网升级,同步实施城区雨污分流及水电气通讯等管网建设,首次实现管网一体化布局建设。围绕供水保障,积极构建“主岛引、外岛建”的安全供水格局,建立了跨海引水、海水淡化、雨水积蓄等多重保障网络。围绕供电保障,实施了城乡变电站扩建增容及中低压台区改造、边远海岛双回路海缆敷设、微电网和第二电源建设等一批电力提升工程,启动了第二座KV变电站建设前期工作,加快构建全域双回路双主变供电网络。围绕城乡建设,启动了长岛海洋生态文明展馆建设,改造旧区旧村7.9万平方米,实施了29个渔村“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

提升民生事业水平。围绕教育医疗,累计投入1.67亿元进行了教育改薄和医疗设施配备。

项目数读

海陆统筹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整改处问题点位———自然保护区整改攻坚,处问题点位全部整改落实,其中全域80台风机百分之百拆除并完成生态修复,实施造林和退化林改造1.3万亩。

绿化喷播25万平方米———裸露山体治理攻坚,绿化喷播治理南北长山岛裸露山体25万平方米,今年年底前再治理外围岛屿5.4万平方米。

修复岸滩1.93公里———岸滩整治攻坚,拆除岸线育保苗厂、圈养池21万平方米,累计拆除74万平方米,直接减少入海排污口处;整治修复岸滩1.93公里,累计整治修复20多公里,年底前自然岸线占比达到80%以上。

公交系统%绿色化———清洁能源替代攻坚,城市和旅游公交系统百分之百绿色化,城区55万平方米集中供暖百分之百“电代煤”替代,城乡10吨以下燃煤锅炉百分之百淘汰。

近岸养殖腾退亩———近岸养殖腾退攻坚,坚持“生态优先、规划引导、保障民生”的工作原则,明确了近岸养殖腾退补偿标准和区域,划定了近岸苗种暂养区,8月底前先期腾退亩以上。

16公里雨污分流管网———垃圾污水处理攻坚,累计敷设雨污分流管网16公里,建成14处城乡地埋式污水处理站,年内再新建10处,实现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垃圾分类处理有序推行,启动了大黑山岛垃圾收集外运试点,逐步解决城区外围岛屿垃圾围岛问题。

2座海洋牧场多功能平台———长岛坚持装备兴渔,大力推进海洋牧场开发,累计获批3处国家级海洋牧场、6处省级海洋牧场,开发生态海洋牧场24.6万亩,下水海洋牧场多功能平台2座,年内还将新建3座智能化网箱和多功能平台,投放抗风浪网箱34个、人工鱼礁9.2万空方,增殖放流恋礁鱼苗余万尾。

16个千吨级泊位改扩建———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围绕陆岛交通,长岛港16个千吨级泊位改扩建主体工程及附属设施基本完工,交通枢纽正在开展优化设计,蓬长航线船舶更新率达到76%,运力规模和服务档次居全国陆岛交通领先水平。

50余公里供水管网———围绕供水保障,积极构建“主岛引、外岛建”的安全供水格局,建立了跨海引水、海水淡化、雨水积蓄等多重保障网络,累计敷设改造城乡供水管网50余公里,实施了城区吨/日海水淡化站改扩建和9处乡镇海水淡化站建设,年内实现城乡海水淡化全覆盖。

专家点评:

山东工商学院经济学院副教授牛勇平———

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贡献“长岛方案”

“内容全面,重点突出,措施到位。”山东工商学院经济学院副教授牛勇平认为,长岛高质量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践行了生态文明理念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作为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其探索的一系列标准体系和工作方案,必将为全国海洋生态保护和持续发展提供“长岛方案”。

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成立后,注重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实施了六大攻坚、落实三项机制、打造三个样板。在生态旅游和生态渔业方面提质增效,建立起符合生态保护要求、迎合市场消费趋势的生态产业体系,探索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路子。围绕海岛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在供水、供电、陆岛交通等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牛勇平认为,这些工作符合省委、省政府对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的定位,符合新发展理念的要求。同时,补齐了民生短板,显著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指数,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值得点赞。

“围绕长岛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建设,已经有了立法草案、规划方案和实施意见,也列出了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这些都是长岛的有益探索和经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为全国海洋生态保护和持续发展提供了‘长岛方案’。我觉得,这是长岛高质量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最大的价值。”牛勇平说。

在具体工作中,他提出,要进一步扩大长岛知名度,壮大长岛生态旅游产业:“要打造冲击性视听符号,塑造起北方生态旅游‘第一岛’品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369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