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供暖锅炉 >> 供暖锅炉介绍 >> 城市蓝值成新常态大气污染治理需啃硬
11月7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意见提出,到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最近,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发布了一项最新报告。报告显示,自年以来,中国整体空气质量已连续七年显著改善。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中国区总监付璐表示,“十三五”期间,中国空气质量持续向好,这得益于重视结构调整、末端治理和科学支撑的组合拳。而在下一步的治理中,中国已发布的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将会对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带来利好。
大气治理越到后期,难度越大。在碳减排目标及碳中和愿景下,降碳成为协同控制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的重要途径。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主任熊华文表示:“年前,我国以空气质量改善为主,带动二氧化碳减排;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今后将更偏重以碳减排推动大气污染防治。”
清洁取暖改造持续推进
秋冬供暖与洁净蓝天两头都不能误
昨天,全国正式入冬。随着北方供暖季的来临,大气污染防治也进入“困难模式”。根据历史监测,年至年,全国有90%左右的PM2.5超标天数和重污染天数都发生在秋冬季。
燃煤取暖是秋冬空气质量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一边是群众冷暖,一边是洁净蓝天,两头都不能误,这给秋冬空气治理提出更高要求。
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改造工程是减少秋冬大气污染恶化的主要举措。年,我国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降至56.8%,煤电装机比重首次降至50%以下。据专业研究机构分析,近些年来,压煤措施对二氧化硫减排量贡献占八成以上、对PM2.5直接减排量贡献占五成以上。
不久前,河南省许昌市收到了2.4亿元的中央大气污染防治资金。作为全国第四批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许昌市将连续3年获得中央财政资金支持。资金计划用于农村清洁取暖提质等工程,实现农村地区安装空气源热风机等设备10.6万户的目标。这种热风机无需燃煤,只需少量电能,也不会排放出污染气体。
根据《大气污染防治资金管理办法》,大气污染防治资金实施期限是到年,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是其中的重点支持范围。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副司长吴险峰表示,年中央大气污染防治资金里专门安排了清洁取暖运行补贴,目前已全部发放到地方,明年的运行补贴很快也会发下去。各地需制定差异化补贴政策,重点向农村低收入群体、特困人员倾斜。
治理秋冬季空气污染,北京市率先从加快优化能源结构、压减燃煤着手。年,煤炭消费量在北京市能源消费中仅占1.9%,五年前,这个数字还高达13.7%。
今年,北京市门头沟、密云和延庆3个区有5.4万户农村居民迎来“煤改电”配套电网改造。几十个小区将实施供热管网改造,建设供热中心综合能源利用项目。数据显示,通过“煤改电”“煤改气”,北京已完成3万蒸吨左右燃煤锅炉改造,淘汰燃煤机组超过万千瓦,新增燃气机组超过万千瓦。
然而一个城市空气质量的好转不是靠一地努力就够的。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刘金平表示,大气污染物的飘散并不遵守地理行政边界的划分,而是随着季节气候变化以及空气流域呈现出混合动态性。拿北京来说,周边区域的排放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遇到静稳高湿天气以及偏南风带来的区域传输影响,就很容易导致前几天的连续灰霾天气。
区域联防联控是治理大气污染的必然路径。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方案》。吴险峰表示,今年秋冬季攻坚,以减少重污染天气和降低PM2.5浓度为主要目标,攻坚范围聚焦到京津冀及周边、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的59个城市。截至年底,京津冀及周边、汾渭平原已完成了万户左右的清洁取暖改造,今年还将完成万户左右。
全国设遥感监测点位个
精准识别协同管理应对移动污染源
去年年底,北京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在国内城市中依然位居第一。超过万的庞大数字,给北京空气治理带来沉重压力。
根据最新的PM2.5源解析结果,现阶段北京PM2.5来源有六成是本地排放,其中移动源占比最高,达到46%。10月29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专门针对移动源治理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公布,将于今年12月正式实施“京6B”汽柴油两项地方标准等政策,进一步降低移动源污染物比重。
不仅是北京,《中国移动源环境管理年报(年)》显示,移动源污染已成为我国大中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相较其他来源,移动源治理难的一个原因是监测成本太高。“由于排放设施的可移动性,监督管理很困难。”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和服务中心主任王灿发表示,“车辆在不同的速度和工况下,监测的结果也不一样,有排放监测的复杂性。”
拿污染“大户”黑烟车的监管来说,过去靠公众举报、定期检查等方式,费时费力,效果也不好。直到“智能识别抓拍系统”等新技术让情况发生改观。
10月21日下午3时45分,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某主干道附近,一辆大货车拖着黑烟驶过,几秒钟就被系统抓了个现行。作为机动车数量仅次于北京的城市,成都在全市重点路段安装了13套黑烟车电子抓拍系统。当地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技术保障中心工作人员曾晓丽说,这是一套集视频采集、车辆检测、黑烟尾气抓拍及录像、GPS定位、智能分析为一体的取证执法系统,前端设备可通过AI算法,自动识别嫌疑车辆并标记,再传给后方平台。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副主任尹航表示:“精准治污的前提首先是要排放量底数精准,然后才能有的放矢地提高污染防治工作的成效。”数据显示,截至年底,全国已完成建设遥感监测(含黑烟抓拍)点位个,给污染治理提供了很大便利。
移动源治理的另一个难点是跨地管理。王灿发举了个例子:“外地对货车的排放标准要求低,在当地是达标的,但来北京就不一定了。”为此,京津冀建立了超标车黑名单数据库,实现了数据共享,一旦发现排放超标车辆,一概重罚,并督促车辆整改。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处负责人谢金开说:“之前数据不通,一些车超标排放了还在路上跑,继续污染大气环境。”
从更长远的发展来看,消除移动污染源还需不断优化用车结构,推进新能源替代。上个月,北京市发布《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年)》,其中提到了依靠冬奥会建设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工程,将氢燃料电池汽车实际运用。
更直接、更有效的可能是减少汽车的使用。近年来,各省市陆续试点绿色出行碳普惠制,开辟绿色出行平台,公众绿色出行,就会产生碳减排量,最终转化为个体激励。
个人力量看似渺小,但积少成多。北京绿普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陶岚表示,在“双碳”背景下,个人行为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已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3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