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锅炉

煤改气煤改电工程天蓝地净民心暖

发布时间:2023/4/9 13:58:14   
                            

正午的太阳炙热地烤着大地,刚刚参加完南下温村舞蹈队活动的荆引弟回到家中,拧开燃气灶,不到半小时便为家人做出一顿香喷喷的午饭。“以前参加队里活动,总得提前1小时回家做饭,用柴或煤生火慢不说,厨房里乌烟瘴气,现在用上了天然气,快捷又环保,还能取暖和洗澡,太方便了。”荆引弟高兴地说。

清存煤,拆锅炉,拆煤灶,架管道,入电网,从年开始,我市农村地区19.8万户村民的能源供给方式彻底发生了改变。他们告别了祖祖辈辈用散煤做饭、取暖的历史,以气代煤或以电代煤,享受着清洁能源带来的便捷和生活环境的焕然一新,头顶的天空越来越蓝。

“煤改气”“煤改电”让老百姓实实在在享受到了政府的惠民政策。

清洁能源让生活更有品质

两年前的夏天,一根天然气管道随桥敷设,穿越杨兴河,沿乡村道路通入了尖草坪区向阳镇南下温村,经过在村内高高架起的米中压管道和米低压管道,源源不断地把天然气输送至个居民宅院。从太原天然气有限公司进场施工,到送气入户,仅用45天,南下温村成为当年全市第一个实现“煤改气”的村庄。

第一个带头拆掉自家烟囱的是南下温村党支部委员李海明,在他的记忆中,烧煤取暖的日子又累又脏。“过去一到秋天,院子里就堆满了煤炭、木柴,冬天炉子一点起来,黑烟缭绕,每天掏炉灰、倒炉渣,连鼻孔里都是黑的。晚上也不敢早睡,得往锅炉里添些散煤把火‘封好’,保证一整夜不会灭,第二天天没亮就得起床继续往里添煤。现在国家有好政策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是为我们办好事。”

虽然有村党员干部带头,但天然气取暖成本仍是村民最关心的问题。向阳镇党委、政府组织村干部学习各地改造经验,熟记政策和用气常识,帮助村民测算费用。从村南到村北,问题在哪,村干部就到哪,最终使优惠政策深入人心,让村民打消了顾虑。

如今,南下温村家家户户安装了采暖壁挂炉,再也不用和煤打交道了,院里院外干干净净,采暖和做饭方便多了。李海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年采暖季,我家用了约方天然气,政府补贴1.1元/方,一冬天实际支出多元,要是烧煤的话,按5吨煤计算,需要约元。使用下来还是天然气省钱又省心。”

开展农村地区“煤改气”“煤改电”工程,是年市委、市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在城区实施“禁煤令”的一项重点任务,对提升全市燃煤综合管控水平、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作为全国12个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试点城市之一,我市年至年要完成21.87万户农村地区清洁取暖改造任务。年、年,已完成“煤改气”“煤改电”19.8万户,其中,“煤改气”16.4万户,“煤改电”3.4万户,年减少燃煤多万吨。

农村“无煤化”守护“太原蓝”

数据显示,我市年全年五级以上重污染天气共有26天,全部集中在采暖期,采暖期空气质量综合污染指数是非采暖期的1.6倍。散煤燃烧成为冬季采暖期大气环境污染的首要原因。因此,大力治理散煤污染、尽快实现全市“去煤化”,是我市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治本之策,而清洁取暖正是解决燃煤污染的重要一环。

市生态环境局区域污染防治处处长宋力表示,治理大气污染和保障村民取暖都是民生工程,在方案制订和实施的过程中,我市始终把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策于民贯穿其中,既让村民在采暖季室内暖和、空气干净,又充分考虑村民的生活习惯和承受能力,确保让群众满意,把好事办好。为了降低农民的改造成本和运行费用,市委、市政府制定清洁能源替代优惠政策,投入约20亿元用于补贴燃气和供电管网敷设、取暖设备、热源购买等费用,农民只需支出元即可实现“煤改气”,同时根据用气量,每方气还有不同程度的补贴;“煤改电”用户的设备购置费用补贴额度约90%,且每个采暖期不分峰谷每千瓦时电补贴0.2元,有效调动了农民参与清洁能源改造的积极性。

农村地区冬季燃煤大幅度减少,环保效益当年便显现出来。年10月1日至年3月31日期间,市区PM2.5平均浓度值为77ug/m3,同比下降26.0%;重污染以上天数为9天,同比减少26天;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为54ug/m3,同比下降55.4%。

今年,我市农村地区清洁取暖改造已经启动,计划改造3.1万户。还有5万户均分布在古交、娄烦的偏远山区,位于我市大气污染传输通道之外,不适宜采取“煤改气”“煤改电”方式进行清洁供暖改造,未来将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方式进行改造。

绿色低碳成为美丽乡村建设“标配”

实现生活能源清洁化,让村民告别了囤煤的日子,享受到清洁的空气和温暖的冬天,许多村庄也抢抓机遇,把清洁取暖改造作为乡村振兴的具体工作推进,进一步深化绿色治理和生态改造,一幅幅绿水青山、环境整洁、风景宜人的美丽乡村图画徐徐展开。

在我市东山腹地,一座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的村庄隐于群山丘陵之间。这里是迎泽区郝庄镇董家庄村,两年前,村民们做饭和取暖用的煤球、块煤、木柴是院子里最常见的燃料,实施“煤改电”工程后,各家各户的柴堆、煤堆、炉渣堆消失了,整洁的院落、干净的道路,令人心情愉悦。村西的森栖小镇已初具规模,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游玩体验。

董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李建明说:“村边过去是一个采石场,年关闭后村民便断了经济来源,长年累月的采石作业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通过请生态和农业专家论证,村里找到了一条‘打生态牌、垒文化台、打造富裕山村’的思路:建设董家庄生态休闲田园综合体(森栖小镇)项目。一期项目刚刚开始,我们村便被列入‘煤改电’名单,这给全村生态改造与民俗风情恢复带来了绝佳机遇。”

随着荒山一天天变绿、空气越来越好,董家庄村逐渐成为市民周末休闲的好去处,村民张爱琴的农家乐生意越来越火。她说:“现在村里环境焕然一新,生活更加便捷。年采暖季用电千瓦时,总电费.78元,补贴金额.4元,整个采暖季实际支出.38元。这些钱里还包含了日常生活用电的电费,算下来电采暖实际费用不到元,比燃煤取暖省钱,生活品质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

一头连着百姓冷暖,一头连着蓝天白云。农村能源供给方式的颠覆式改变,守住了群众温暖过冬的底线,让蓝天幸福感变得越来越真切。山清水秀、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正成为每个乡村的生动图景。

记者手记

绘出锦绣太原的幸福底色

两年时间,村民实现生活方式的变革,清洁取暖走入寻常百姓家,绿色低碳生活成为常态。这场“煤改气”“煤改电”环保战役打得漂亮!污染没了,村庄美了,村民的生活更滋润了。清洁取暖改造融汇了政府、企业各方的拳拳为民之心,是市委、市政府以最大力度回应群众对天蓝、地绿、山青、水秀的殷切期盼,坚决扛起京津冀及周边传输通道“2+26”城市的工作责任,一切以空气质量改善优先的具体实践。

作为一项民生工程,“煤改气”“煤改电”工程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在采访中,记者欣喜地看到许多村民把改造的这笔账算得更加长远。舒适、便捷、有品质的生活方式为他们带去的幸福写在脸上、留在心里。一些村庄也开始审视自身,寻找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契合点,走出美丽乡村建设的新路子。

打赢蓝天保卫战要久久为功。相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引领,我们的城市将迎来更多蓝天。让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绘出锦绣太原的幸福底色。

近期热点

记者:肖静娴

摄影:韩双喜

责编:任蕾

版式:魏杰

检查:常崇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408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