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锅炉

运维之道供热管网数据无线传输及管理初

发布时间:2022/6/14 13:25:26   
:介绍基于GPRS供热管网无线数据采集传输管理系统,使计量站与管理平台建立有效的数据传输通道,有效实现供热管网的监控管理,为节能降耗提供有力依据。:供热管网;GPRS;节能降耗某公司现装机容量MW(2×79MW+1×88MW),为2套6F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采用“二拖一”模式,配套的燃气启动锅炉供热能力t/h,是杭州市规划的专门为下沙开发区北部食品饮料生产基地配套的天然气联合循环热电联产企业,建有供热管线20多公里,供热量每小时50多吨。因电网政策,机组投入运行至今年利用小时数未超过小时,供热成为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来源。因此实现供热的准确计量,以及依靠技术创新实现节能降耗成为提高企业效益的主要手段。1技术概况传统的热网管网数据只具备就地测量,无法实现数据远距离传输,更不能实现故障定位,一旦出现事故问题无法及时确定问题发生点,缺乏监测维护手段;贸易计量的数据记录需要人员就地进行抄录,费时费力,影响工作效率;管网信息共享与交互共享不畅,“信息孤岛”严重。公司作为热电联产项目在运行过程中遇到了如厂外管网规模不断扩展,巡检不方便,以热值做贸易结算中管损较大,季节性的蒸汽热值变化引起的经济效益变化等问题。造成以热值结算的供热损耗大,巡检低效,缺乏节能的指导数据,用户负荷变化导致的供热参数难以实现最优调度。GPRS投入正式商用,经过了长时间的完善,技术先进成熟。GPRS设备数据监控终端传输设备一启动就能自动连接到GPRS网络上,并通过固定IP连接到Internet与数据中心实时进行实时数据通信,高速传输,稳定可靠。GPRS网络覆盖范围广、收费合理,企业运行投资小、效益高。这些特点适合于提高企业热网管理的精细化及合理性,通过对技术、系统扩展性、信号传输范围、经济效益等几个方面对比分析,选择采用全数字化全补偿流量计算机,实现对蒸汽流量、热量、温度、压力及计量装置运行状态的监测,通过移动系统的GPRS传输方式,将数据传输到网络服务平台,实现综合管理,优化管网运行模式。2设备拓扑结构设计公司目前具有5家热用户,包含厂内两套计量设备,共安装有10套远传式数据传输设备。就地设备通过GPRS信号,将采集的数据发送到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再将数据通过通信网络,将数据发送到公司内部独立设置的供热服务器,实现热网的有效管理。

图1热网网络拓扑结构

3硬件系统简介下位机采用的是HART-A流量计算机,适用于蒸汽贸易计量,配合差压式流量计(孔板/ISA喷嘴/长径喷嘴/文丘里管/V锥/弯管),都可获得卓越的精度,主要有以下特点:HART模拟采样实时双模工作,在HART全数字化采样模式下,没有采样误差,无需校准(不能校准),HART异常时直接回归模拟采样;IAPWS-IF97国际水蒸气标准性质运算公式;ISO-(GB-T-)孔板/喷嘴/文丘里管流量计计算方法国际(国家)标准;实时运算,密度,焓值,动力粘度,材质膨胀系数,管道内径,孔板内径,等熵指数,雷诺数,流出系数,气体膨胀系数,流量计量结果等同于理论值。无需改造,直接拓展传统孔板流量计量程比从1:3到1:10;数字化采样全面解决小信号切除,小信号计量误差,差压模拟信号溢出无法计量问题;数字化监控变送器,实时异常诊断;具备不同流量范围、不同时间范围的费率功能,具备电流/频率两种流量变送输出,可选非接触式预付费功能,银行级的安全性,有效进行费用管理;历史记录齐全。4数据管理平台数据管理平台具备实施数据显示、历史数据查询、报表管理、报警提示、曲线分析等功能,可以有效实现对热网系统检测、管理。实时数据显示。实时显示界面,显示有各个站点的瞬时流量、累计流量、瞬时热量、累计热量、仪表状态等信息(图2)。

图2实时数据表格

历史数据查询。该系统可对瞬时流量、压力、温度、差压等信号进行查询,用于判断供热的运行状态(图3)。图3历史数据曲线报表系统。具有常用报表的管理功能,可直接对选定的参数进行管理,可导出数据表格便于编辑。5结语供热管网数据无线传输及管理系统的合理应用,显著提升了供热系统生产管理及调度运行技术水平,有效协助解决企业的生产技术问题,减少了人工成本,从而提高了供热效率、供汽品质和服务质量,主要意义如下。显著提高供热系统运行调度的科学性和智慧水平。将供热系统管网中的关键数据,如热量、流量、温度、压力、供热情况等状态信息,通过移动通讯网络远传至监控中心,以便于调度运行人员全面掌握热网运行状态。提高供热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通过对供热系统实测运行数据的监控,及时发现供热系统的运行状态异常;通过对实测数据的有效分析,定量评估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可降低意外故障发生率,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促进供热生产全过程节能减排。在热源侧,基于互联互通的热网,通过在多热源间优化负荷分配,提高机组运行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在热网侧,通过优化运行方式,改善设备检修维护水平,降低热网损耗;在需求侧,通过开展负荷预测,促进供需动态平衡。参考文献[1]江菊元,殷雅冰,张克,林乃坦.热力网远程测控系统设计[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41(5):27-31.[2]轩世杰,蔡孟武,魏孟军.基于GPRS的热电远程监控系统开发应用[J].电力系统通信,(8):8-10.[3]李旭升.GPRS在东方热电远程监控系统中的应用[J].现代电信科技,(10):38-41.(此专文摘自《电力设备管理》杂志文库,专文主创:杭州华电下沙热电有限公司梁华锋陈昊俞立凡)

声明: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56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