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锅炉

北京部分闲置锅炉房被唤醒,以这些新身

发布时间:2023/6/24 15:13:44   

「本文来源:北晚新视觉网」

司炉工将煤块“喂”进熊熊燃烧的火灶,高耸的烟囱吐出缕缕热气……采暖锅炉房承载了市民的温暖记忆,也见证了城市采暖的变迁。但随着经济转型和节能环保的要求,燃气供暖成为新的供暖方式,原先的锅炉房、储煤场等设施不再使用,处于闲置状态。

这些闲置的锅炉房该怎么实现再利用?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大兴、通州等地发现,已有不少锅炉房被“唤醒”,以一种全新的身份继续“发挥余热”。

大兴区兴丰街道三合南里

前世

闲置堆煤房让环境脏乱

今生

美邻坊使10万人受益

60多岁的王树萍,家住大兴区兴丰街道三合南里社区47号楼,从她家朝南的窗户望下去,小区东边,两座造型别致的红色建筑很是惹眼,通道顶上的七彩玻璃,宛若一道道彩虹。

建成20多年的老旧小区,怎么能有地方盖新房?王树萍带记者下楼前去探访。记者看到,靠北边的建筑,外侧是新开的麦当劳,室内则是一处高标准建设的篮球场,孩子们玩儿得正欢。看到墙上的宣传展板,记者才意识到——这篮球馆的前身,竟然是一座废弃多年的堆煤房!它南边的三层小红楼过去则是锅炉房,如今已变身集生鲜超市、社区食堂、书吧、裁缝铺、理发店、议事厅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便民空间。

提起这锅炉房和堆煤房,王树萍可以说是又爱又恨:过去烧煤采暖的年月,多亏了它们,可自打改成燃气供暖,两座大房子就闲置了下来,周围的环境也愈发脏乱,“甚至有人在房前的空地晒玉米。”王树萍说,平时居民们闲聊天常说,老旧小区空间本就不够用,这两间大房子空着,真可惜。

通州区中仓街道

前世

锅炉房废弃太可惜

今生

建副中心家园中心

城市副中心首个家园中心已经在中仓街道中仓社区落成,目前正在由运营方统筹对接服务单位。这座由废弃锅炉房改造而来的三层小楼,未来可为周边近户居民提供助老、家政、阅览、医疗等多种功能,打造“5分钟生活圈”。

顺着中仓社区内的主路往南走多米左转,再沿着一条小路往东走,就可以看到新落成的家园中心。被特意保留下来的红砖外立面以及安装在大门一侧的“安全合格锅炉房”标识牌,向人们诉说着它的“前世”。“以前这小区是自己烧锅炉供暖,年并入市政供暖后,锅炉房就停用了。”中仓街道项目负责人李迪阳说,锅炉房占地平方米,内部挑高14米,废弃实在可惜。中仓社区里老人多,普遍反映身边养老设施少,休闲设施少,生活中还有很多的不方便。在挖掘潜在场地时,废弃锅炉房引起了各相关单位的注意。

改变

融合工业美感和现代活力

改变发生在去年,大兴区以三合南里社区为试点,引入社会资本愿景集团,实施“片区统筹、街区更新”模式的老旧小区有机更新,“来小区的第一次,就注意到了这锅炉房和堆煤房,如果加以改造,肯定能增加社区公共服务功能。”愿景集团相关负责人贾凡说,这是一笔经济账,但更是一笔民生账,没打算挣快钱,而是希望扎扎实实创造新的盈利模式,达到微利、可持续运营。

设计方案时,首要原则就是要保留原有锅炉房和堆煤房建筑的整体风格,不仅留住居民的回忆,还要将工业美感和现代活力完美融合。社区里开了好几次居民议事会,区职能部门、街道、居委会、愿景集团、物业等几方代表,一起倾听居民想法,还发放了0多份需求问卷,“我觉得这样挺好,尊重居民想法,你瞅现在,大伙儿多喜欢,生意多好。”一位刚从生鲜超市里满载而归的居民说,“我当时就希望能增加个便民菜站,没想到建了个这么大的。”三合南里社区位于大兴新城西部,过去周边生活配套不足,去最近的菜市场,走路要15分钟。

如今,老年居民们想要的社区食堂、裁缝铺、生鲜超市,年轻居民盼望的篮球场、书吧、咖啡馆,都已经由愿望变成了现实……兴丰街道将变身后的锅炉房和堆煤房命名为三合·美邻坊,据测算,可辐射周边15个社区、10万居民。

改变

增添适老化项目

在锅炉房的改造过程中,通州区住建委、中仓街道等部门尤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511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