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供暖锅炉 >> 供暖锅炉介绍 >> 真正实现碳中和的环保奥运会2022冬奥
年北京冬奥会是第一届真正实现碳中和的环保奥运会,在绿色环保技术和环境可持续性方面开创了先河,也为之后的奥运会提供了新的标准。
图源网络,冬奥会点圣火环节
如在开幕式上,本届冬奥会首次使用火炬直接置入点火台,用微光替代熊熊大火。
根据此前介绍,年北京夏季奥运会上,主火炬的熊熊大火一个小时大概要消耗立方的天然气,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而为了给主火炬供气,鸟巢甚至专门配了一个燃气站,日夜不停地为它输送动力。
将火炬变身为“微火”之后,产生的碳排放大概只有之前的五千分之一。
而与往届奥运会大量使用液化天然气或丙烷等气体作为火炬燃料有所不同,北京年冬奥会首次使用氢能作为火炬燃料。
一起来看看,这届冬奥会还埋藏了哪些「环保彩蛋」吧:
01
二氧化碳制冰,3D打印雪花
实现几乎「零碳排放量」
在国家速滑馆,有一块一体成型的冰面,面积达12,平方米,是亚洲首屈一指的巨大冰面。
这样大的冰面,在制作中没有使用对臭氧层有害的氟利昂,而是使用了「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冰技术」,简单理解就是用二氧化碳制冷剂来制造更安全、更环保的冰。这是当今最先进、最环保高效的制冰技术之一。
对比传统制冷方式,新系统制冰效能提升30%,节省的碳排放量相当于种植超过万棵树,碳排放量接近于零。
二氧化碳在制冷过程中会产生热量,这些高温热能会被再次回收利用。
据此,每年可以节省大约万度电,相当于北京6户家庭一个月的用电量。
02
再生材质循环利用
饮料瓶做的工作服
在本次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上,赞助商可口可乐中国还将为冬奥会场馆的清废团队提供由rPET材质(饮料瓶再生材质)制作的工作服装。
每套服装由28个饮料瓶回收制作而成,不仅可以防水防污,还可以同时兼具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温性。
这套工作服中还有“我是用28个饮料瓶做的“、“回收我”、“回头见”等关于循环利用的可爱图标和标语。
03
%绿色能源
出行、建筑、供电
本届冬奥会场馆均采用%绿色能源供能,如风能、太阳能、光伏发电等。
所有场馆由绿色电网全覆盖,预计全程使用约4亿千瓦绿色电力,相当于减少了12.8万吨煤炭的使用和32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
1.绿色建筑
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
冬奥会新建室内场馆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绿色能耗的问题,建成后全部达到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在北京冬奥村、延庆冬奥村和五棵松冰球训练馆分别建设了超低能耗示范工程。
2.新能源利用
冬奥会场馆均秉承低碳环保理念,充分利用及循环利用新能源以及由此带来的热能。
如延庆冬奥村,采用高压电极锅炉供暖,由%绿色电力、%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应。
3.绿色出行
冬奥会赛事用车也尽可能使用清洁能源车辆。
其中小客车%使用节能车辆,大巴车由氢能系列燃料电池发动机供能,每辆大巴每行驶公里可减少70g的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14棵普通树木一天的吸收量,真正实现零排放、零污染。
4.物理净水
大会用水采用了「超滤膜深度技术」,经过物理工序处理后的水,减少了化学药剂投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且处理水量大、效率更高。延庆赛区还采用了「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和消毒设备,有效去除多种污染物,降低环境污染。
场馆内饮水区还设有人工智能技术协助节约用水。
图源《北京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可持续性计划》
本届低碳冬奥会正在引领着低碳、环保、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在第8个全国低碳日,北京冬奥组委呼吁大家践行绿色出行、垃圾分类、自备购物袋、有机轻食、采用可降解材质塑料用品等低碳行为。
环保离我们并不遥远:
节约1滴水、1度电,少开1天车、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用品.....当这些小小的改变,发生在你、我、他之间,我们离梦想中那个碧水蓝天、生机勃勃的绿色星球,也就不再遥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