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锅炉

方志马连洼街道亲近自然,更亲近你

发布时间:2023/6/10 18:08:41   
早期白癜风的症状有哪些图片 http://m.39.net/pf/a_6858103.html

这是海淀·故事第篇文章

马连洼街道的精彩,属于每一个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人。

这里分布着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等研究院所,还有高等院校如中国农业大学,以及“梅园”、“兰园”、“竹园”、“菊园”、“百草园”等社区——你看,在马连洼,连社区的名字都这么自然清新。

马连洼街道位于海淀区中部偏东,成立于年3月30日。年初,正式接管“撤村并街”的肖家河村(原属海淀乡);同年,将原树村划归万柳地区办事处;12月接收京密引水渠以西原由东北旺乡管理的黑山扈自然村。经过合并、转制和转出,马连洼街道现辖肖家河、梅园、竹园、菊园、百草园、农大、农科、部队等18个社区。

清新马连洼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于年8月27日首批成立的5个研究所之一,其前身为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植物保护系和农业理化系农药研究部。

60多年来,植物保护研究所的名称和地位始终未变,尽管其机构设置和学科建设在不同发展阶段几经调整和完善,但无论在建所初期牵头制订“全国植物保护科研规划和协作计划”,还是在当今牵头实施“农业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学科群”建设,乃至牵头推进“‘一带一路’植保国际联盟”建设,植物保护研究所始终不忘自己所担负的国家队使命,有效发挥引领带动作用,致力国家重大需求,矢志推进植保科技创新,为解决我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等重大科技问题、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生态安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的年4月20日,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北京海淀区白祥庵村12号)在原农林部中央农事试验所北平农事试验场的基础上成立,下设植物保护系、农业理化系,以解决粮棉增产为首要任务,承担农业病虫害防治和农药合成等相关研究工作。

年8月,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由院部迁至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当时,科研办公与原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同在一个植保楼内,面积仅平方米。

为适应科研工作需要,年起由国家拨款先后兴建了温室、供暖锅炉房、仪器用品库、检疫室、温室操作间、农药温室等设施。到年,科研办公及科研附属用房已达多平方米。

步入21世纪,借助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创新的推动力,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进入了全面协调、跨越发展的新阶段。

根据年10月10日《科技部、财政部、中编办关于农业部等九个部门所属科研机构改革方案的批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转为非盈利性科研机构。

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生物防治学科整体并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此阶段的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加强。试验基地/野外台站布局初步成型,除了原有的河北廊坊基地、河南新乡基地外,分别在山东长岛、内蒙古锡林浩特、吉林公主岭、广西兴安、甘肃天水、新疆库尔勒等地新建了6个试验基地,形成了布局相对合理、功能不断完善的试验基地平台体系。

年,4栋近平方米的科研温室建成,试验研究设施迈上新台阶。

年,设施先进、功能配套,面积达1.6万平方米的“国家农业生物安全科学中心”建成运行,办公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这一时期,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科研工作重点是,抓住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的机遇,按照到年“推动我国农业科技整体实力率先进入世界前列”和“率先建成世界一流研究所”的总体目标,坚持“顶天立地”的创新方向,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围绕国家农业重大需求,瞄准世界植保科技前沿,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着力攻克农作物病虫害防控重大科技问题,引领带动全国乃至世界植保科技发展。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和北京药用植物园,建于年8月,是国内唯一专业从事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国家级公益型研究所,是世界知名的药用植物专业研究机构之一,是国内顶尖的从事中药研究的专业机构,是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研究合作中心。

研究所的目标和定位是:以支撑和引领我国中药资源学及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中医药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面对国家、行业、社会和经济的重大需求,重点解决药用植物研究的难点、热点问题,以系统整合、资源共享为措施,协同创新为驱动,建成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国内领先、世界先进的从事中药资源保护、可持续生产和开发利用的国际性综合强所。

解放初期,我国为尽快发展国民经济和科研事业,聘请了一批苏联专家来国内帮助建设。

在苏联专家的建议下,年中央卫生研究院在北京西郊的西北旺(现药用植物研究所)征地亩,建立了药用植物种植场,同时在云南和海南建立了两个试验站。当时的药用植物种植场有研究人员20余人,并聘请了娄之芩、陈静蓉等专家作指导,使药用植物种植场已具有了研究工作能力。

年,中央卫生研究院与协和医科大学合并成立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用植物种植场转为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下属单位,定名为药物研究所的药用植物栽培试验场下设的栽培室。

年在该试验场内建立标本园,当时收存药用植物标本多种。标本园建成后先后接待了日本、法国、苏联等代表团来园参观访问。同年又在集安、抚松两地建立了人参种植基地,从此,翻开了我国人参研究新篇章。在我国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次国际人参学术会议在西北旺召开。

年,在医科院药物研究所药用植物栽培试验场和栽培室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肖培根同志任所长,于普同志任党委书记,他们为该所的创建及前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做出了贡献,也为该所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适应国家科技事业管理的要求,年将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更名为药用植物研究所。

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与关怀下,经过30年的发展与建设,今天药用植物研究所的科研实力和经济基础等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是我国现代农业高等教育的起源地,其历史起自于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

年,中国近代意义上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京师大学堂建立,年,作为京师大学堂八个分科大学之一的农科大学开始筹建,这是形成中国农业大学的最早源头。

年2月,农科大学独立,改组为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以“教授农业高等学术,养成专门人才”为办学宗旨,是当时北京著名的国立八校之一。

年3月,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改为国立北京农业大学,以“改进农业及农民生活,培养各种农业专门人才,期与农民通力合作,蔚成农村立国”为新的办学宗旨。

年,国民政府改北京为北平,实行大学区制,将北京国立九校合并组建国立北平大学,农大旋即改为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

年9月29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北大学三所大学的农学院合并,组建成新中国第一所多科性、综合性的新型农业高等学府,并于年4月,正式命名为北京农业大学。

此时,学校已基本形成了学科门类相对齐全的农业高等教育和科技研究中心,对我国农业高等教育和现代化建设的意义重大,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

年和年,北京农业大学分别被国务院列为全国六所重点院校和全国重点建设的十所高等院校之一。

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农业大学与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合并成立中国农业大学,成为一所规模更大、学科设置更趋综合化的新型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的历史自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是农大百年不变的追求。数代农大人情系乡土,忧患苍生,为实现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温饱和富庶之梦不遗余力,与祖国和人民保持着最紧密的血肉联系,形成了农大特有的勤勉持重、爱国忧民的精神传统和严谨求实、厚德博学的办学传统。

今天的中国农业大学,保持着农业优势学科,发展着多种新兴学科,同瞬息万变的世界紧密相连,与日新月异的科技同步发展,正朝着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目标阔步迈进。

“智慧生活家,创享马连洼”,有智慧懂生活的大家,创新创业在马连洼,并且享受着在这里的美好生活。

马连洼,一个身处闹市,却最接近自然的地方,这里有着欣欣向荣、与时俱进的现代科技产业,更隐藏着返璞归真、洗尽铅华的大智慧。微光返途,山谷闭目,这里即归途。

编辑/李敏

审校/冯焕丽

更多海淀方志故事

好山好水好地方,旺气福地西北旺

北下关街道:古时关厢之北今日京西明珠

羊坊店:包罗万象的“海淀南大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493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