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供暖锅炉 >> 供暖锅炉发展 >> 以实绩标注的绿色担当2018年油田环
油田年环境保护信息公报近日出炉:全年采出水回注率%,钻井、作业废水处理达标率%,工业废气中各项污染物排放指标均符合山东省有关标准,危险废物妥善处理处置率%,钻井泥浆无害化处置率%。
伴随着油田开发,不可避免会产生废水、废气和固废。针对这些问题,油田有的放矢、严守底线,以铁手腕深入推进治理工作,打好“治水、治气、治固”组合拳。对比年、年的公报数据可以发现,各项指标呈向好态势,生态环境质量稳中趋好,从侧面反映出油田绿色发展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这些积极的变化,正是油田不断加大力度开展重点污染物治理的最好证明,也体现了油田作为央企的绿色担当和政治使命。
科学治水:
采出水余热利用+雨污分流改造
工业废水方面,采出水持续保持零排放,运行废液处理站9座;全年完成中心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医疗污水处理系统改造等16项,有效降低环境风险
对处在特高含水开发期的油田而言,在开发过程中回注采出水是生产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提高采出水回注率,既可以消化富余采出水,又能够持续增油。早在年,油田就关闭了全部外排口,实现了油田采出液零外排。
但追寻绿色低碳的脚步从未停歇。采出水蕴藏着丰富的余热资源,油田积极从中寻找利用价值,探索以采油伴生水余热作为热源,实现热能高效转换和有效利用,满足生产生活中的热能需求。
雨污分流改造也是这几年油田重要的治水工作。油田投入1.9亿元对油田所在城镇规划区内的各单位的生产和生活区进行雨污分流改造,避免直接排放至天然水体中造成污染。年,油田完成了中心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医疗污水处理系统改造,并对河口、西城南和仙河等3座油田所辖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改造,保证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有效改善了区域水环境质量。
与此同时,油田加快推进水污染治理工程,先后建成孤岛、河口、现河、临盘四个采油厂的钻井作业废液站,目前共运行废液处理站9座,设计处理能力立方米/日;完成了石化总厂采出水处理场达标升级改造项目,确保装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采出水外排稳定达标。
搭乘“四化”建设的快车道,绿色生产也与“四化”设备和生产指挥系统接轨,监控触角延伸至现场各个角落,生产参数的异常预警为管理区尽快发现环境问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在海上,信息化监控技术更是成为及时发现和处置海上原油污染的重要手段。油区广阔,采油平台分散,海底管道纵横交错,在不出海巡检的情况下,各平台生产数据采集和流程、海底道等关键部位监控全部依靠自动化和视频监控系统完成。借助油井自动化控制系统,一旦发生原油泄露,油井紧急自动关断,避免溢油污染海洋。
深度治气:
超低排放改造+燃油锅炉关停
工业废气方面,对胜利发电厂五台机组、热力分公司聚华和河口供暖锅炉、石油化工总厂重油催化车间和动力车间排放废气开展现场人工监测,均符合标准要求
每天外排蒸气5万立方米的胜利发电厂,是油城的天然加湿器,巍峨高耸的冷水塔和烟囱矗立在东营城区南边,源源不断地向天空中吐着白色蒸汽——这是一幅油田描绘的绿色画卷。
这背后,是油田牢牢守住的生态底线和环保红线:4台机组和国电三期5号机组相继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实现了烧煤像烧天然气一样清洁。年,胜利发电厂顺利完成了2、3号机组超低排放改造竣工环保自主验收工作。改造后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烟尘排放浓度分别控制在50、35、5毫克每标准立方米,远低于欧美、、20毫克每标准立方米的排放标准。过去,由于脱硫不彻底,胜利发电厂停车场的私家车上时常散落星斑状的白点,如今这种现象不复存在,即使凑到机组的烟囱监测口也闻不到硫黄味。
除此之外,胜利发电厂还建成了亚洲最大的煤场封闭工程,高9米,面积约平方米的抑尘网实现了存煤区域全围堵,彻底解决了煤场扬尘污染问题。
同样向“烟尘”宣战的还有热力分公司。近几年,热力分公司先后对19座燃煤、燃油锅炉房关停并转,其他锅炉房或升级改造,或弃煤改气,或在地热资源上做文章。通过热源结构调整、清洁能源改造、脱硫除尘设施升级,热力分公司热源清洁能源占比已提升至88%,“烟消”而“云散”成为油城市民看得见的变化。
在进行燃煤锅炉改造的同时,油田还推行气代油工程,让移动锅炉也烧上清洁的天然气。对于部分偏远井站,启用LNG(液化天然气)、CNG(压缩天然气)点供业务,如今,每天几十台运输车辆在油田的各个点供点来回穿梭。
所有燃煤(油)加热炉均采取电替代、天然气替代或接入地方热源,在用的台燃油注汽锅炉全部实现“气代油”生产,在用的38台民用采暖锅炉实施了超低排放、地方热源替代等改造……一个个绿色行动的实施推进折射出油田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与成效,离实现“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油区也更加接近。
精准治固:
“一企一档”管理+泥浆不落地
固体废物方面,全年油田累计合规处置各类危险废物11万吨,实现危险废物智慧监管、动态监管;完成口钻井固废治理工作,钻井泥浆全部无害化处置
年,油田将固体废物管理与治理工作纳入油田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强化源头控制与过程消减,提升末端治理水平,实现固废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置。
针对危险废物,油田实行“一企一档”管理,全面记录危险废物产生、收集、贮存、处置各环节的信息,为危险废物建立全生命周期档案,避免危险废物的丢失、随意处置,完善对危险废物从产生到处置的全过程监管,确保守法经营。
油田从修井作业的第一道工序抓起,未施工前就在地面铺设循环利用环保围堰,防止采出液沉积物、作业废液和原油滴落。近些年,油田不断探索新技术、新工艺,加强采出液沉积物的循环再利用以减少外排,更是摸索了一套“变废为宝”的处置之道,不仅避免了污染,还能够产生经济效益。
翻看过去三年的环境质量公报,年应用泥浆不落地技术的井只有50口,年为口,到年这一数字增长为口,进尺.35万米。这项技术改变了挖循环池的传统做法,实现在钻井液不落地的前提下将固液分离,固体干化、液体根据需要重复利用或深度处理,从而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绿色生产。
在海上钻井作业中,泥浆同样是环保工作的难点。胜利工程公司研制了多种绿色环保海水泥浆体系。为了防止泥浆直接入海,海洋钻井公司统一在生产平台的井口设置围油槽,对钻台底部进行改造,保证钻台面渗漏下来的泥浆能够全部回收并流回泥浆池,并在泥浆、钻屑排海通道专门加装了速闭阀,可随时切断入海通道。(刘琦、孙育涛、赵子恩、王璐璐、张玉、刘彤、王为、陈杰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