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供暖锅炉 >> 供暖锅炉发展 >> 取暖成本高于空调港城老百姓不愿意集中供暖
中国江苏网12月6日讯天气一冷,家庭采暖就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港城市民主要的家庭采暖方式有地暖、空调、暖气片、壁挂炉等。既然采暖方式这么多样,集中供暖又叫好不叫座,那港城还要不要推行集中供暖呢?业内人士给出的答案是,集中供暖节能、环保,而且最安全,推动集中供暖是为民办实事、做好事。
采暖方式多样
中央华府是集中供暖小区,但是家住中央华府C1栋楼的李女士,却从没动过集中供暖的心思。李女士算过,自己烧燃气,一个冬天也就元出点头就够了,但是如果是集中供暖,那得缴费元。
钱少不说,主要是更方便、灵活。李女士的孩子还小,每天夜里都需要起床给孩子喂奶或是换尿布,集中供暖一般晚上10点就停了,要是凌晨起夜,还得再打开空调,很不方便。
这几年市场供暖设备很充足,市民可选择余地大。昨日上午,笔者在城区一家电器商场看到,取暖器都被放在显眼位置,价格大都在几百元。“这些都是快热取暖器,插上电源就能感觉到热量,用电量也不高。”营业员说,元到元之间的取暖器最畅销,因为价格便宜,使用灵活。
集中供暖推动难
可以说,集中供暖益处非常明显,节约能源、安全,而且对环境无污染。但是,港城集中供暖市场一直不太景气,一些供热企业甚至已经出现亏损的情况。
那么,在咱们港城,集中供暖为何难以普及呢?
住在矿山设计院的高女士告诉笔者,年以前,她们一直享受的是集中供暖,然而到了年,集中供暖突然停止了。当时她们得到的通知是,燃煤锅炉因为不达标被取缔,所以停止了集中供暖。但她们内心清楚,这些年因为小区房屋出租或是转让,很多外单位人住进来,原先的集中供暖属于单位福利,只要交一半的钱。但是后来住进来的这些人,一是取暖费很难收,二是单位也不愿补贴,所以停用了。
其实,像矿山设计院居民遇到的这种情况,在我市其他宿舍区非常普遍。
“像中央华府,去年要求供暖的居民只有多户,而整个小区有多户居民。河滨花园每年要求供暖的居民大约户,只占小区居民总数的43%。”高新区郁洲街道河滨社区书记何来华表示,尽管目前一些小区实施了集中供暖,但供暖费用大多需要开发商或者物业公司来补贴,仅靠居民缴纳的供暖费远远达不到小区每年供暖的成本。
需政府引导多方全力
我国南北方分界线紧邻我市的淮安。市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薛继坤告诉我们,她本人来自东北,一到冬天就特别怀念东北的暖气,港城的冬天太难熬,她的父母在这个季节是不愿意来这里的。薛继坤说,港城的冬天也有寒潮直入,气温并不高,老人和儿童尤其需要取暖。因此,不应该固守过去传统的“划线”,应该尽快启动集中供暖。她说,港城周边的徐州已经集中供暖多年,淮安等城市也逐步探索“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的集中供暖方式,我们连云港很有必要尽快启动集中供暖。
港城集中供暖最大的阻力,据相关专业人士分析,一是“习惯”。老百姓多年以来形成的习惯,觉得寒冷的日子没几天,扛一下就过去了,没必要集中供暖;二是成本。老百姓认为没有政府补贴的取暖成本高于使用空调,不愿意集中供暖;同时,老旧小区的管网改造成本确实巨大。
对于非国家强制供暖城市的连云港来说,要想启动集中供暖,政府相关部门必须要有决心。老城区管道铺设等集中供暖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巨大,成本也较高,需要慢慢推进,新城区需要把集中供暖纳入规划,做到有计划有步骤,限期到位。这些工作都必须政府坚持推动。
同时,需要政府把供暖作为民生实事一直坚持做下去,给予供暖企业一定的补贴,减轻老百姓采用集中供暖的成本,促进老百姓观念转变,推动集中供暖的实施。目前,完全靠市场驱动,供暖小区的开通率相对较低,鉴于此,连云港集中供暖可以考虑以政府补贴、引导和市场驱动相结合的方式,集中供暖、分户计量,逐步推进集中供暖。
采访中,多位人士认为启动集中供暖是一件大好事,开展集中供暖,建设热源点和铺设管道,不仅可以填补供暖“洼地”,满足群众的新需求、新期待,而且有利于经济增长,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