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锅炉

退役军人张俊平花10年时间种树550万株

发布时间:2022/10/17 10:19:54   

文/妙人儿

曾经的张俊平有十多亿的资产,拥有山西省最大的燃煤供暖民营企业,号称太原市的“供热大王”。

辉煌的时候,它拥有多个供热站,多台锅炉,年产值近4亿元。

从资产上亿到一贫如洗,他都做了些什么?值得吗?

每天吃完早饭,张俊平就背着铁锹去山上种树了。

他的外套破了洞,棉花从里面露了出来,脚上穿的鞋已经彻底报废了,鞋底直接从中间断开,只靠鞋跟支撑,但这丝毫不影响张俊平。

“成功”在很多人眼里是事业有成,赚很多的钱。

可在张俊平眼里,成功是一片片的绿树青山,他将一身家当都投进了植树造林,没有给儿女留一点点钱,在荒山改造中,他不幸将腿摔断,至今张俊平的脚上还有钢板和钢钉。

但他丝毫不后悔,他觉得现在一贫如洗的自己更加富有!

一、

张俊平的一生似乎树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出生于河北太行山区,中学毕业后他成了村里的一名护林员,每天的工作就是巡山。

一边巡山一边唱山歌是张俊平最开心的事情,张俊平每天接触的就是各种各样的树木,看着这些绿水青山,张俊平最大的心愿就是能亲手栽出一片树。

18岁那年,张俊平走出朝夕相处的绿色大山,穿上绿军装,成为了一名烧柴暖炉的解放军战士。

每天在锅炉房里钻进钻出,反反复复之间,除了牙齿是白的浑身都是黑的。

张俊平在部队待了好几年,终于在他的摸索下,探索出一套高效率的烧煤方法。

所有单位烧出来的煤渣都是黑的,只有张俊平的煤渣是白的,只有他的煤烧得最透,靠着这个技术,张俊平每年都被评为先进标兵。

转业后,张俊平在太原搞起了城市区域集中供暖,从质量要求到作风建设,张俊平依然沿用了部队的管理模式。

在人们的记忆里,锅炉房是最脏乱差的地方,张俊平立誓,一定要把它变成最干净的地方。

内务整齐、窗明几净只是基础,张俊平的锅炉房要经得起“白手套”的检测,戴着白手套去看看手套上会沾上多少的脏东西。

在张俊平的严格要求下,他的锅炉房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白手套检查也成了行业内的招牌。

张俊平每年的营业额都有一两个亿,根本不需要去找业务,闻名找来的业务都干不完一半。

张俊平的锅炉事业蒸蒸日上,是什么让他转行去悬崖上种树的呢?

阳春3月,张俊平带员工外出,途经西郊采煤矿区,遮天蔽日的粉尘很快让老张的衬衫变成了黑色。

张俊平以烧煤起家致富,靠烧煤让环境受到了如此的破坏,张俊平深感自责。

一日,张俊平在看报的时候,偶然看到报纸上一条认养条例,可以自己认养、绿化荒山。

晚上十点张俊平看到了这个消息,第二天一大早,张俊平就到林业局报了名。

种树不仅是张俊平小时候的梦想,更是为自己烧煤而“赎罪”,那时的张俊平还在想,绿化后的荒山,可以开发生态民宿,这将会是下一个商机。

认养荒山前,张俊平根本没有去具体看过,荒山到底什么样,等他带着员工去实地考察后,张俊平傻眼了。

山上有五十多座废弃的煤矿,六十多座石膏尾矿,大小采石场一百多处,还有五个偌大的垃圾场,

它们像钉子一样嵌在山坳里,面对这满眼的垃圾场和废矿,前期的投入就是一个无底洞。

张俊平向曾经的战友征集意见,每一个人的意见都是反对的,他在公司内部召开会议,商讨可行性,但每名员工都持反对意见,张俊平的老婆得知此事,也是极力的反对。

大家都觉得,锅炉燃煤干得好好的,为什么非要去弄什么荒山认养?

二、

所有人都反对,干还是不干?

张俊平的思想激烈斗争了好几天,最后令行禁止,军令如山的部队作风还是占了上风。

既然自己已经认养下来了,合同也签了,那就一定要干,张俊平拿出了愚公移山的精神,他说:

“咱们这代干不完就儿子这代干,儿子干不完孙子干,总有干完那一天,怕啥呢!”

决定了要干,可张俊平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个事情,究竟该怎么干成了最大的难题。

张俊平一行人都是干烧锅炉的,跟绿化治理荒山根本不搭边。

他只能带着一群人在山上考察,他发现,这些山的坡度都在七十度以上,要在这么陡峭的坡面种树根本不现实。

先不说种植就是一个大问题,坡度太陡,人站不住,怎么挖坑种树,即使树成活了,雨点落在上面,也很难能留得住水。

要想治理好荒山,第一步就是要将陡坡削成斜面,张俊平调用了好几辆挖掘机,硬生生地将陡坡削成了斜面,可陡坡削成斜面后,又有了新的问题。

刚挖好的斜面泥土松软,人在上面根本站不稳,更不要提种树养护之类的,这样的斜面遇到下雨天,还非常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没办法,修好了斜面,张俊平只能继续修栈道,可如何修栈道呢?

修栈道需要先打桩,荒山治理在那时还是无人敢尝试的项目,根本没有什么专门的工具。

张俊平只能雇佣一些壮劳力,使用电镐人工打桩修栈道,荒山上石头多,打坑的难度可想而知。

一个电镐就重达上百斤,光背到山上去都要花费大把的力气,两个壮劳力一天只能勉强打三个坑。

可张俊平硬是带领大家在岩石上凿出了六百多万个树坑,石头坑是种不了树的,张俊平又和大家一起往山上背土、背肥料、背树苗。

一名员工每天要背几十袋的东西,一座山有几百米高,随便一点土就有百来斤。

看员工背得辛苦,张俊平就跟员工一起背,每背一段他就累得不行,只能坐在旁边休息,休息完了再继续背,一直累到坐下起不来。

人力背实在辛苦,张俊平想到可以用骡子来驮,张俊平买了一批骡子,干了一年半后,骡子直接累死了一半。

三、

要干的活实在太多,工作量超乎想象,张俊平想,可以把一部分种树的活交给苗木公司,毕竟人家也是专业的。

可谁想到,原本是想省点劲事半功倍,可张俊平却被实实在在地糊弄了一把。

苗木公司只是把树放在坑里简单埋了埋,挖得坑不够深,轻轻一拔就可以把整棵树连根拔起,树苗所带的土球都已经干枯,不仅坑挖的不够深,连浇水也没有浇透。

水没浇够,土就容易开裂,一旦有裂缝,树苗的根部就会被风吹,一被风吹,树苗大概率也成活不了了。

除了种植有问题外,苗木公司连种植的密度都出了大问题,原本规定的是两米一个坑一棵树,可苗木公司东一个西一个的,完完全全就是将敷衍做到了极致。

张俊平难得一见地发了大火:“这样干活能交代过去吗?不要干了!”

面对不靠谱的苗木公司,张俊平决定带着公司的员工自己种,这样一来,公司供暖的人减少了,张俊平的收入也跟着受到了一定影响。

但看着自己种下的树苗一棵棵成活,张俊平觉得一切都值了。

那时,张俊平已经年过六旬,每天跟着大家在烈日之下爬山干活,张俊平多次晕倒在施工现场。

这天张俊平经过一座高坡,谁想到脚下一滑,他就从十多米高的山坡上摔了下去。

张俊平的脚被摔变了形,脚上的骨头扭成一团,他忍着剧痛将脚拔了出来,将错位的骨头捏回了原位,可他的手不能放下,只要手一放下,脚上的骨头就会掉下去,脚又变形了。

正在干活的员工发现了张俊平,大家医院,可张俊平却执意不肯。

小时候的张俊平也摔断过脚,那时的他没有去看医生,自己用竹板绑着脚,绑了几个月就慢慢好了,这一次张俊平也没有放在心上。

他让员工给他找来了四块竹板,自己给自己缠上,没想到缠了一天,张俊平的脚上竟然起了拇指大的水泡,眼看“土方法”不行,医院。

医生强制要求张俊平做牵引手术,医生在张俊平的脚跟里打进了一根钢钉,然后在牵引上吊了两瓶水,钢钉长约三十厘米,比筷子稍细一点,看着就非常吓人。

除了脚跟后的钢钉,张俊平的小腿上还有两块钢板和十三颗钢钉。

医生要求张俊平卧床休息三个月,可没到二十天,张俊平又拄着拐杖出现在了施工现场。

再过两个月就是雨季,如果张俊平卧床休息,那么工程就会耽误,种不完树事小,可没有树木巩固的泥土极易在雨季引发泥石流,这样就会危及山下的村落。

医生让张俊平一年后去取脚内的钢钉,可因为开荒种树,张俊平耽搁了三年,医院,医生告诉张俊平:“过期,摘不下来了。”

那些钢板钢钉就一直留在了张俊平的脚上,透过表面的皮肉,可以轻松摸到钉在骨头上的钢钉。

如果只是钢钉遗留还是小事,可遗留的钢钉也带来了不小的后遗症,张俊平每走一步都隐隐作痛,有时候走的路多了,小腿还会往外渗血。

四、

付出了那么多,看到漫山遍野的小苗,张俊平的内心得到了极大地满足。

然而就在树苗种下去的第三年春天,树苗迟迟不发芽,检查过后才知道,那年冬春连旱,六十万棵的树苗都被旱死了。

每棵树就像他的亲儿子一样,六百多人两年的努力全都白费,张俊平常常一个人坐在山坡上发呆,一呆就是一整天。

就在大家以为张俊平深受打击要放弃的时候,张俊平酝酿出了一个更大的计划,他要从25公里以外,引汾河水灌溉树苗。

从挖陡坡、修栈道、种树苗,张俊平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如果再架管道引水灌溉,张俊平很可能会花光所有的家产。

就在此时,一个更坏的消息传来,因为城市供暖改烧天然气,燃煤锅炉被淘汰,张俊平的公司停产倒闭,没有收入还要花光所有的家产,张俊平此举引起了家里人的强烈反对。

张俊平的妻子有她的担忧,为人父母总爱为孩子考虑,可张俊平却将所有的资产花光,一点也不留给孩子。

除了孩子以外,张俊平年事已高,万一以后有个病痛的,一家人又要怎么办?

可张俊平却非常固执,他执意要引水灌溉,妻子埋怨他没有留财产给孩子,张俊平却说:

“我就没想把钱留给子女,留给孩子们是最大的害,好逸恶劳,不劳而获。”

开弓没有回头箭,下定决心的他把引水工程搞了起来。

在当地政府的大力帮助下,两年后,公里的管线遍布玉泉山,2万多个喷头,让所有的树苗实现了无死角灌溉。

有了水,小树苗快速成长起来,新的危险又悄然而至,长大的树苗成了最好的燃料,树林里突然冒起了火,张俊平带着员工扑火,可人力哪里挡得住迅猛的火势,几万棵树毁于一旦。

有了这次的教训,张俊平成立了自己的民间消防队,方圆几百公里,哪里有火他们就去哪里灭火。

张俊平的荒山治理终于有了眉目,可他跟家人的关系却冷到冰点,八十多岁的老母亲也担心儿子。

张俊平只能将母亲接到山下,在山下租了间房子,每天必须和母亲吃一顿饭,母亲每天能看着儿子,老人家也就放心了。

张俊平每天都在山上,跟家人聚少离多。

外孙女看见他从来没有叫过一句姥爷,他也从没有出席过孩子们的生日宴会,也没有给孩子们送过礼物,女儿的心里有说不出的委屈。

张俊平也渴望天伦之乐,可他忙于种树,终究只能将这份遗憾埋在心底,继续投入到荒山治理中去。

十年间,张俊平在13平方公里的荒山上,栽植各种树木万株,玉泉山的植被覆盖率由原来的20%提升到80%,空气质量也有了大幅度提升。

曾经的荒山变成如今美丽如画的公园,他也因此获得“全国最美退役军人”的称号。

张俊平说:“我最大的享受就是看树成活,看着树成长,就像看着自己的儿子一样,是真的享受!”

有人为一己私利以身犯险,有人为了大家的利益散尽家财,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像张俊平这样的人,我们的国家被建设得越来越好。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198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