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供暖锅炉 >> 供暖锅炉优势 >> 优良天数五连增,空气质量排名退出后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李林通讯员王令
1月20日上午,记者从郑州市环境攻坚办获悉,郑州市大气、水、土壤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其中空气质量改善明显,“十三五”期间,优良天数连续五年增长,空气质量排名稳定退出全国个城市后20名。
大气环境:稳定退出后20
年,郑州市空气质量是新的空气质量标准评价考核以来最好的一年,年综合指数5.28,空气质量排名在城市中稳定退出后20。
6项污染物中除SO(二氧化硫)之外均同比下降,PM10、PM2.5年均浓度84、51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别下降12.1%、14.3%,超额完成省定目标,O(臭氧)年浓度同比下降5.7%,扭转了不降反升的局面。优良天数天,同比增加53天,其中优25天,同比增加7天,重污染天数11天,同比减少15天;6-9月,优良天数78天,同比增加27天。
年-年,郑州优良天数五连增,PM2.5和PM10改善率全省第一,超额完成“十三五”空气质量改善目标。PM10、优良天数、年综合指数改善率在全国城市中正排前十,PM10和优良天数的改善率在“2+26”城市正排前五,PM2.5年均浓度从年的全省倒排第一上升至全省正排第五。年优良天数达标率62.8%,改善率位列“2+26”城市第五位、全国城市第九位;重污染天数从48天下降至11天,下降77.1%,自年3月以来消除了严重污染天气。
“十三五”以来,郑州市全方位优化调整结构,对症治污取得突破。实现非电燃煤锅炉清零、主城区煤电机组清零,基本实现平原地区散煤清零,“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新增清洁能源供暖面积万平方米;市区大围合区域内外迁或关停市场、企业90家,减少重型车辆进出3.6万辆次/日。公交车全部实现了新能源化,台出租车更新为新能源车,柴油渣土车全部退出市场,新购置环卫车全部为新能源;加强生态屏障建设,新建公园、微公园、游园个,生态廊道绿化6.32万亩,新增绿地面积万平方米;基本实现重点行业超低排放全覆盖,水泥超低排放治理技术国内第一、全球领先,1蒸吨以上天然气锅炉全部完成低氮改造,涉VOCs企业“一企一策”深度治理持续推进。
水环境:8个国、省控断面水质改善
年,郑州市深入开展水源地保护区环境违法问题回头看、“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问题整治,强化医疗废水和城镇污水处理监管,开展入河排污口整治,加强污水处理厂建设及提标治理,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饮水安全更有保障。
8个国、省控断面比去年同期水质进一步改善,其中,黄河郑州花园口、贾鲁河尖岗水库、双洎河新郑黄甫寨、伊洛河巩义七里铺、丈八沟梁家桥和梅河老庄尚村等6个断面达到Ⅲ类及以上优良水质;贾鲁河中牟陈桥和颍河登封白沙水库等2个断面为Ⅳ类水质。
除须河高速公路桥断面断流外,双洎河界河、双洎河马鞍洞、索河入须河处、汜水河口子、须河八仙桥、枯河上街区入荥阳处等6个市控断面水质达标;新郑市十七里河入郑处为断面V类、新郑市潮河入郑处断面为Ⅳ类。
全市7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南水北调总干渠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
土壤环境:防治体系逐步完善
年,郑州市以年度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为抓手,强化建设用地准入联动监管,稳步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科学统筹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启动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土壤污染防治体系逐步完善,农业农村污染防治目标如期完成,建设用地及农用地安全利用率均达到%。
完成了全市家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实施污染地块信息共享、联动监管,全市个疑似污染地块中,86个已完成初步调查,4个被确认的污染地块已进行风险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