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供暖锅炉 >> 供暖锅炉前景 >> 能源巨变努力20年,北京发电进入无煤时代
车间里的轰鸣声慢慢归于寂静,高大散热塔的白烟逐渐消散……年3月18日9时30分许,位于高碑店的华能热电厂一期5台燃煤机组全部停机备用。
这是北京四大燃煤热电厂中最后停机的一座,北京本地发电进入无煤时代!
至此,北京成为全国首个实现清洁能源发电的城市。为了这一天,北京努力了近20年。
在这座人口多万的世界级超大城市,既要在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约束下确保能源安全,又要在保卫蓝天的环保重压下加速实现能源结构调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北京不断强化绿色发展理念,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压减燃煤,最终完成了从以煤为主的污染型能源结构,到以天然气、电力为主的清洁型能源结构的巨变。
市发改委提供的数据显示,年,北京优质能源消费比重达到94.3%,稳居全国各大城市首位,达到国际发达城市水平。北京能源结构的成功调整,也成为我国城市发展中兼顾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范本。
电采暖入户胡同煤铺消失
年初,乍暖还寒,东城区干面胡同41号。昔日繁忙的干面煤厂冷冷清清,这是东城区的最后一批胡同煤厂。
和每个冬季没啥两样,金泰集团门市部主任程方义和送煤工弟兄们干劲十足,奔走着为胡同居民送完了最后一车煤。想到要彻底告别干了半辈子的煤炭,老程心里五味杂陈。
年时的北京焦化厂。(资料片)“煤炭行业不会倒!”32年前,程方义刚入行时,老师傅的这句话总在他耳畔回响。根据金泰集团(原北京市煤炭总公司)民用煤办公室提供的资料,北京民用煤煤铺在上世纪90年代初时最多,达到了个。西北风一起,储蜂窝煤和囤白菜,就成了京城百姓的“入冬两件事儿”,最高峰时,整个金泰集团一年供煤多万吨。
所有的胡同煤厂都是“前厂后店”式,现场砸制蜂窝煤,1分钟能砸50块。一到秋冬季,煤厂就加班加点生产,胡同里黑煤渣遍地,粉尘满天飞,顺着煤渣的黑印儿肯定就能追到煤厂去。一下雨,黑汤儿顺着路边直流。
说起过去那些烧煤取暖的日子,西四北二条49号院的武丕显连连摇头:“可别提了,一到冬天就来回倒腾煤,弄得满屋子是灰,煤烟味儿特呛人,夜里还提心吊胆怕煤气中毒。”
不仅是胡同人家的小煤炉在冒黑烟,全北京供热、发电、工业生产领域的大型燃煤锅炉也越来越多,林立的大烟囱几乎成为经济繁荣的象征,山西、内蒙古、河北、陕西等地的拉煤火车,排着队向京城进发。
数据显示,年至年间,北京市每年增加约万吨标煤,年均增长约4.46%,煤炭和焦炭在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高达41.5%,在燃料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达到75.3%。
滚滚烟尘中,北京的蓝天越来越少
国网北京电力营销部副主任龙国标清楚地记得,年那年冬天,北京上空变得灰蒙蒙的,人们的嗓子也感觉特别不舒服。“那时候还没有PM2.5的概念,但空气的严重污染成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4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