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供暖锅炉 >> 供暖锅炉前景 >> 枣庄市生态环境局开展污染防治行动保证环境
鲁网5月10日讯(记者张刚)5月10日,枣庄市召开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枣庄市生态环境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魏振海;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王英;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建清出席发布会并现场回答记者提问。会议由市委宣传部新闻二科科长张宗标主持。
发布会上提到枣庄市要打造水污染防治样板,王英就下一步准备开展的工作进行具体介绍。
近几年,枣庄市水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向好,“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已经成为常态。下一步,为不断巩固提升水环境质量,打造水污染防治样板,将重点做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坚持目标导向,全力保障国控断面水质达标。以做好7个国控断面水质管理为核心,充分发挥水质在线监测、智慧监管平台作用,提前溯源预警,及时研判分析水质变化趋势,通过现场调研督导,督促问题整改,确保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标。二是坚持源头治理,全面夯实基础支撑。督促实施城市雨污合流管网清零、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清零、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整治入河(湖)“排污口”,已排查出的入河(湖)排污口全部完成规范化整治,实现河道排污可监测可追溯。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农业清洁生产。三是坚持补齐短板,不断加大硫酸盐、全盐量污染整治力度。严格执行即将颁布实施的《南四湖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提前谋划,狠抓突出水环境问题整改,加大工矿企业硫酸盐、全盐量等主要特征污染物治理力度,确保南水北调东线调水水质安全。四是坚持因地制宜,大力推进水生态保护修复。积极做好项目储备工作,全力争取中央、省级专项资金支持,助推流域污染治理工作开展;计划新建人工湿地或河道生态修复3处,基本形成“条条河流有湿地、片片湿地水清澈、流域处处生态美”的景象。
今年春节前后枣庄市开展了一系列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刘建清介绍,今年开展的冬春季大气污染防治行动,主要特点是“防治范围更大,措施更加精准,手段更加科学”。
防治范围更大。工业源防治方面,将范围从往年的火电、砖瓦、机制砂、水泥(含水泥粉磨站)、焦化、化工等6个重点行业,扩大到15个重点行业家企业。散煤污染防治方面,扩大到了全市所有区域,对全市10万余户居民开展了清洁煤替代。烟花爆竹禁燃禁放方面,从原来的学校、医院、车站等环境敏感区域,扩大到了全市全域整个春节时段。移动源管控方面,从淘汰老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柴油货车、监管在用车排气和对部分区域禁行扩大到全市所有工矿企业国四及以下中重型柴油货车的禁行,禁行区域从部分区域扩大到全市域。
措施更加精准。一是全面推进烟花爆竹禁燃禁放工作,将管控措施落实到各社区、村居,重点对广场、公园、开阔地、酒店、工地等燃放高发区域进行了全面管控,全市没有出现规模性、聚集性烟花爆竹燃放现象。据统计,今年春节期间,全市PM2.5、PM10平均浓度和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较近三年平均值分别改善了12.7%、14%和7%,因此造成的火灾数量和财产损失更是同比减少了94%和98%。二是将散煤禁烧管控措施落实到每户居民。采取了清洁煤替代散煤取暖,给予供暖补贴等利民措施;全市共回收散煤余吨,完成清洁煤替代吨;完成清洁取暖建设2.4万户。三是对移动源实施源头把控。加强过境中重型柴油货车管控,在市域出入界口、高速公路出入口、国省道卡点24小时进行值守,劝返不符合要求车辆。四是对工业污染排放进一步压减。全市对近50家重点企业派驻了多名驻厂员,对污染防治措施和生产负荷进行全天监管。市政府组织7个市直部门驻区督导组对各区(市)冬春季污染防治工作进行督查,对余家错峰停产企业进行巡查。市生态环境局县级干部牵头组织执法和业务人员对重点排污企业进行抽查。制定了“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精准应急方案”,协商燃煤企业在不利气象条件下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
手段更加科学。一是聘请了国家环境规划院专家团队和全市现有的7家专业公司技术力量,成立了预测预报监控组,充分运用覆盖全市的监测监控设施,结合气象条件预报,每日进行空气质量形势和气象扩散条件研判,开展分时段、分区域的主要污染因子和成因分析,对全市5—7天空气质量进行预报预测,能够提前做好应对准备。二是充分运用污染源在线数据,梳理研判重点督查企业名单,及时提供驻区督导组。建立了每日会商机制,对照各区(市)、各镇街自动站在线数据,及时向各区(市)、污染高值镇街提出管控建议。在确定出现不利大气扩散条件时,及时组织召开了实时会商和分析研判,提出应急管控措施。跟踪改善情况,进行效果评估,及时修正管控措施。
下一步,主要从五个方面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一)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促进产业产品绿色升级。一是严格环境准入要求。实施更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所需二氧化硫、氮氧化物、VOCs排放量指标要进行倍量削减替代,涉及大宗物料运输的,采用清洁运输方式。二是推进含VOCs原辅材料和产品源头替代,推广使用低VOCs含量涂料。三是促进绿色环保产业健康发展。统筹规划建设集中涂装中心,建设集中回收处置中心,推广“一企一案”、“环保管家”第三方治理。
(二)落实燃煤替代,加速能源清洁化水平。推动园区企业集中供能,倒逼燃煤锅炉逐步改用清洁能源。加强禁燃区外散煤加工、销售点监管,严控散煤流入禁燃区。优化补贴政策,推动中心城区及周边乡镇清洁取暖。
(三)深化扬尘精细化管控。实施网格化管理,强化非煤矿山、施工工地、渣土运输、道路、堆场等扬尘污染控制。切实降低机制砂、水泥粉磨站等粉尘无组织排放较严重的行业扬尘污染。开展农业NH3排放控制。
(四)强化NOx和VOCs管控。推进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研究开展水泥、焦化及燃煤工业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推进玻璃行业实施深度治理。加强重点行业管理减排。
(五)提高治理水平,加快大气治理智慧化。开展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科技攻关,构建二次污染成因机理、预测预警、精准溯源、科学评估、深度治理、智慧监管的科技支撑体系。完善大气综合监管智慧平台,构建大气环境问题发现、推送、整改、反馈“一条龙”的监管模式。
当前疫情形势下,危险废弃物特别是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成为民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1374.html